2)第八十六章 商贾新风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蔗糖以及一些热带才有的香料运送回来谋取利益。

  伴随着玻璃等一些奢侈品的生产,珠玉为上币的习惯也逐渐出现了改变。

  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开始铸造青铜火炮等活动,导致金属货币越发缺乏。泗上的纸币流通尚可,但也是在宋国、泗上、越国和楚国东部一带。

  黄金依旧作为大宗货物的结算货币,原本只是用来制造器皿的白银也开始逐渐成为一种代替珠玉的货币。

  有人在楚国越国交接的南方发现了金矿,一夜暴富,黄金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货物。

  或许在别处,贵族的血统还是身份的象征。

  但是在泗上等地,有钱就等于拥有大部分事物,除却墨家管控的一些产业外几乎都能买到,而且不会随意剥夺商人的财产,这使得天下大量的商人开始将财产转移到泗上。

  大宗货物的交易,货币的短缺,又催动了“金行”这个新兴事物的发展。许多商人结算的时候,为了方面直接通过金行的票据进行交易,而且信用一直很好,商人也极为放心。

  泗上正处在一个急速的发展期,许多的股份制的产业这几年都是盈利的。

  比如八十万钱一年买断的余干水以南杨越地区的贸易专营权,每一年都能回报远超放贷利息的利润。

  比如在南海江口一带拍卖的土地,在那里可以用骗、用半强制亦或是用引诱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本地人口进行劳动,依靠火器镇压和先进工具,几乎四五年就能收回全部的成本还能年年获利。

  大量的从义师退役的人口,使得许多商人得以组织小规模的军队,人数百余人,在南方一些尚且刀耕火种的地方,筑一座星状小城,就能够获得那里的鹿皮、粮食、酒类、桐油之类的贸易,获利极多。

  这种状况之下,每一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在泗上、陶丘那里聚集的商人中引来一番热潮。

  譬如去年在阳禺发现的金矿,那里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有青铜文明的方国,那里的人不知“义”,但是那里有金矿,于是成立了一个金矿贸易公司特许专营那里的金矿,墨家占据半数以上的股份。

  短短七八天之内,陶丘的商人们就认购了剩余的份额,组织了一支人数在二百人的退役无地喜欢做专职佣兵的义师士卒,在那里筑城、组织开矿,一年之内竟已盈利。

  商人们的资本开始流动起来,在《国富》之说的指导下,资本雇佣劳动是可以升值的,天下各地的商人云集泗上陶丘,幻想着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需要机会。

  而今日云集的商贾们,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另一个暴富的机会。

  从前几日开始,陶丘就出现了一个传闻。

  赵国内乱,公子章继位后贵族许多不同意,认为应该由公子朝继位。魏国表示公子朝应该继位,认为公子章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