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下_明末小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街道还是有行人的,而且商铺林立,南北货物应有尽有。

  如果袁方也向毕自严那样鸣锣开道,百姓也不敢堵在他的前面,但是他不愿意在这里耍官威。

  约莫半个时辰,道路才回复正常,袁方一行这才向驿站而去。

  甲马营虽然是个小镇,却是个运河重镇和军事重地,朝廷在此设了三个衙门,一个是递运所,一个是水馆驿,还有一个是巡检司。

  递运所是明初所设置,由于京杭运河在明初时期还未完全畅通,济宁以南的粮草辎重多由陆路运至临清、甲马营、德州等卫运河港口,然后通过卫河和南运河河道运到通州。为此而设立了递运所。

  甲马营水馆驿,设立于明永乐9年。袁方也询问过了,这个驿站大约有一二百人的夫役,有一个驿丞负责管理。

  这里的巡检司隶属于武德兵备道,职责是在鲁西运河关防要处护卫漕船、提督盘诘、稽查奸盗、保障漕运、税课及商旅安全和地方治安。

  袁方因为是路过此地,除了水馆驿没有必要与另两个衙门打交道。所以他们直接就来到了水馆驿,也就是此地的驿站。

  进了驿站袁方才发现,这个驿站几乎都住满了,驿丞是临时为袁方腾出一间独院,这间独院离毕自严的住所很近。

  安顿下来后,袁方便上门拜访了毕自严,原来这位毕大人跟袁方一样,也是去南京赴任的,他这是从天津巡抚的任上调往南京都察院的,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也是个三品官。

  “毕大人打算何时启程呀?”礼毕之后袁方问。

  五十多岁的毕自严捋了捋他那灰白的胡子道:“我们已经到此地有两天,车马劳顿,老朽都有点吃不消了,现在只等河面上的冰解冻,改走水路。袁大人也与老朽一同走水路如何?”

  袁方微笑道:“现在这个鬼天,也不知冰何时能化。我明日就要赶路,咱们南京见!”

  “南京见。”

  告别了毕自严,袁方便回了自己的独院。

  在袁方的记忆里,这位毕自严应该升任户部尚书才对,怎么也跟自己一样发配去了南京?

  不对不对,袁方心里想到,毕自严不是从天津巡抚任上直接升到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从现在的情形看,应该是先去南京然后再升迁户部尚书。

  袁方暗喜,如此说来,我也很有机会再回京城,跟毕自严一样,也弄个什么尚书来做做。

  ……

  在南京的宫殿,是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的,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

  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这五座石桥统称为“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

  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就是南京朝廷的中央官署区:御道的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

  兵部紧挨着工部,其对门就是宗人府,兵部与宗人府中间有一通道,通道的一头通向承天门,一头通向正阳门。

  袁方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来到了兵部报到。在兵部接待袁方的是他的老领导王在晋。

  王在晋现在是南京兵部尚书,在这里他是个实权派人物,因为他不但是南京兵部尚书,而且还挂了参赞机务的头衔,参赞机务可以会同镇守太监和南京守备(这个守备只能是由勋贵来担当),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务,一般情况下,镇守太监和南京守备也不管事,都是兵部尚书拿主意。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