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取胜之道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业周刊本期关于玉米种子的内容除了徐小雪提供的素材外,还有很多更详细的资料。

  比如农业部公布的,上年度玉米种子种植面积排名,市场占有率排名等等。

  而这一榜单上,

  郑单958,遥遥领先,种植面积占有率接近20%,且今年预测其将增长到30%。

  排第二、三的只有可怜的5%左右,天玉1号和先玉335则是没有在这一榜单上。

  但在价格榜单上,二者却是摇摇领先,荡起一片风波。

  某省,农科院。

  一阵嗤笑从办公室传出来。

  “哈,真是卧龙凤雏啊!”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的产品,有外资背景卖得贵也就算了,天禾种业哪来的底气定那么高的价格。”

  “70元/公斤,他怎么不直接去抢钱呢?”

  “如果这价格还能大卖,抢钱也没有他轻松。”

  “有这价格,何须大卖,只要能推广三四十万亩,有个百万公斤的销量,那利润就了不得了嘞。”

  在众人热议时,一名研究员冷不丁的说了句。

  “天禾1号年前的订单就不只百万公斤了吧。”

  气氛冷了下来,良久,才有人问道:“老王,你从哪得知的消息,莫不是被诓骗了吧。”

  “去市场上看看就知道了,天禾的种子经销提前启动了,农民也挺愿意提前签单。”

  ……

  九泉,沙洲种业。

  准确的说是沙洲-先锋种业。

  谢方林依然是分公司的总经理,他也看到了种业周刊的报道。

  前几年沙洲的经营十分的压抑,说它不大吧,他又是西北玉米种业的领头羊,在河西走廊掌握了几十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

  说他大吧,却只有区域性的小品种,困居一地。

  直到先锋集团入局后,沙洲才算是有了全国性的大品种。

  先玉335,

  就是他们的杀手锏。

  看着榜首的郑单958,谢方林对德农公司充满了艳羡,一个好的品种可以支撑6-10年。

  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更具有优势,但制种产量还没上来。

  还得加大推广。

  随后他又看了看天玉1号。

  去年,天禾生产了60万斤天玉1号玉米种子,让他如鲠在喉,警惕了起来。

  但随后仔细一想,60万斤种子,推广面积最多就六七万亩吧。

  连沙洲的牙缝都赶不上,

  今年更是大幅提价,

  每公斤70元?就这么想压沙洲种业一头?

  先玉335敢卖高价,一是因为有独特的品种特性,二是产量少。

  天玉1号今年的制种产量大幅增加了吧!

  还敢卖高价,要是库存积压可就有好戏看了。

  ……

  种业周刊的文章在天禾种业没有引起任何涟漪。

  除了严群和郭阳会偶尔看看,天禾的生产技术团队一忙心思的扑在了工作上。

  在黑省,在蒙省……

  天禾的技术团队散落在了全国播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