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六章 护她一生平安_东晋隐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部分是。”

  “我想告诉道尊的是,您从这些事情里,可看得出来,佛学自始至终,在北方兴盛时,正是汉兴时,衰落时,正是战乱时,如今北方依然纷乱,所以佛学止而不发。”

  “而在江南,我大晋虽国力不见强盛,但总是在日益向上,佛学也就从一个建初寺,变成了如今遍地生花。”

  “佛学之兴盛,衰败,乃是随国家之兴盛,纷乱而行。”

  “佛隐于国运?”张道御转过头来,再不见其平日里那股温和的笑容,神色冷漠。

  王凝之叹了口气,“恐怕是如此。”

  谷/span“甘露五年,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

  “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被打破了。”

  “道学再盛,也不过是清谈之士所尊,今而以玄学之称,可自当年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时至今日,书院里大家所学的,也是儒家。”

  “因为什么呢?因为昔日孔圣人之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帝王治国之策!”

  “可就算是如此,儒家的规矩,都会被佛学打破,何况道学?”

  “儒家有帝王撑腰,尚且难抗佛学,道家又如何?”

  “换句话说,自春秋之时,百家争鸣,道家便已存,你们道学所说,也是动不动就道学上传承于天,千年之底蕴,可你看看,佛学才多少年?”

  “儒,道哪个不是比佛学多了数不清的底蕴,可是能拿它怎么办?”

  张道御神色难堪,说道:“就没有法子?”

  “没有,”王凝之摇头,“其实不仅仅是佛学,儒,道皆是如此,国家兴盛时,百姓得以饱腹,士族得以清闲,这才会去研究学问,一旦国家陷入战乱,一个能拿刀的屠夫,可要比几个读书人有用多了。”

  “道学,佛学,皆是学问而已,国兴则学兴,国弱则学弱。”

  “不是佛学隐于国运,而是这国家的一切,皆隐于国运啊!”

  “那为何佛学日渐兴盛,道学却……”张道御皱眉。

  王凝之摊摊手:“您自己心里难道没个答案吗?道学发展至今,早已到了巅峰,就说您这天子陪驾,难道还能更进一步?”

  “可佛学毕竟星苗之火,自然看上去兴而得生。”

  “而且,”王凝之突然笑了一声,拍了拍张道御的肩膀,“道尊也不必忧虑,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儿。”

  “好事儿?”张道御疑惑,小胡子被拂尘卷歪了都没注意到。

  “是啊,您还记得,那时候在钱塘,我为什么劝您别对江南士族动手吗?”

  张道御冷笑:“免得手中权势过盛,让陛下,太后猜忌,过犹不及,烈火烹油,还要因此招惹上北方士族。”

  “对啊,”王凝之坦然地点点头,“现在也是这样,儒家能立于天下第一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