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是浮萍_不惑四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威开始留意通州的小学,通州没有太出色的小学,当时买房子的时候,只是觉得房子可心,一时就忽略了学区的问题,如今孩子快到了入学的年纪,才发现按学区能沾上点边儿的学校,只有两所,一所村小,一所镇小。

  其实通州由县划成区,一共也才改了没几年,也难怪吕梅觉得通州就是一个大村镇,虽然这几年刮了几阵风,说要把北京市中心搬到通州来,但是提案有没有正式的提出,都不好说,更谈不上通不通过了。况且这阵风也不是划了一回两回的了,都已经刮了好几年了,最后还不都没有任何动静,仅仅停留在传言阶段。

  外地户口的孩子在北京就读小学,除了入学手续比较麻烦外,即使办了入学,就读后的学籍也只能到初三,高中就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就读。但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北京的教材内容相对各地方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在北京读了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回到各地方再读高中,基本都跟不上学习进度。

  北京就学不仅面临着学籍的问题,还有高考的试卷问题。北京的教育资源虽说全国数得上数,但是却只是集中在那些重点学校,而那些重点学校,不知道有多少社会精英都在为子女盯着,哪是小威这种北漂一族所惦记的。而其他大部分学校,还都是那种考了职高考个技校就满足的状态,因为北京的孩子觉得本地好大学难考,外地大学根本不想去。

  其实,租房和买房,读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差别并不大,无非就是分配先后的顺序问题,但是无论先后,都是排外本地学区户口的学生后面的。

  以前,小威觉得买了房,在北京安了家,就算在北京扎根了。但是,等小威买了房以后,自以为从此结束了“漂”的生活,但是却仅仅是小威的一厢情愿罢了。

  北京并不会给在北京买了房子的人以家乡的感觉,北京依然没有给小威这样在北京定居下来的人以任何的归属感。小威觉得自己依然是漂着的,不仅漂着,而且身份越发尴尬。

  拿不到北京户口,即使在北京呆再多年,呆到老,呆到死,也永远不算不上北京人,只能算外地人。

  而小威在北京呆的久了,回到户口所在地的老家,小威已经很难再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之中。老家里的人,也能一眼就分辨出小威,是“从外面回来的人”,并把小威划归在本地人之外,也算不上本地人了。

  中国人喜欢寻根究源,喜欢叶落归根,但是,小威觉得自己没有根了,永远只能做一棵浮萍了。小威哪里的人都不是,不属于任何地方了。

  幼儿园里经常和小威儿子一起玩的濯濯妈,老家是湖南的,她们在附近租的一居室,平时都是爸爸上班,妈妈带娃。濯濯妈和小威同样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