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6章 神奇的药物巨著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身为太医院的二把手,虽然医学成就没有李时珍、万密斋等大师高,但胡诚的鉴赏能力并不低。

  就像乐评人,比如“黑刀”丁某某,或许压根儿就不懂嘻哈,却能评价新生代嘻哈水平如何辣鸡一样。

  这比喻或许不当,但道理相通。

  ……

  胡诚足足花了五天五夜,将《本草纲目》手稿看完了一遍。

  在这五天五夜时间里,他仅仅睡了一觉,而且只是眯了一会儿。

  也就是说,他有两个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吃完饭便看。

  可他也没感觉到有多累。

  实在是因为喜欢。

  准确地说是因为太震撼,他都找不到语言来形容了。

  甚至感觉朱翊镠对《本草纲目》的评价还不够准确。

  他觉得用全世界最豪华的语言都形容不了《本草纲目》的价值。

  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人写出如此神奇的著作。

  所以,胡诚看完最后一篇手稿时半天没有缓过劲儿来。

  意犹未尽般坐在那儿痴痴发呆。

  感觉自己有一肚子话想说,可又不知道说什么,仿佛一开口,就是对《本草纲目》的亵渎。

  后来还是李建元送来饭菜,李时珍轻轻推了他一把该吃饭了。

  胡诚才缓过神来,然后囫囵吞枣式的将饭菜一扫而光。

  见胡诚吃完,李时珍问了一句:“胡大人感觉如何?”

  “呃。”

  胡诚打了个饱嗝,却摆了摆手:“请李老容许我先睡一觉,然后才谈吧。”

  李时珍点了点头。

  尽管胡诚还一句话都没有评价,但在胡诚参阅的过程中,李时珍能感觉到胡诚那如痴如醉般的热忱。

  胡诚说睡就睡。

  这一觉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醒来后问李时珍的第一句话也不是有关《本草纲目》,而是:“李老当初是怎样走上学医这条路的?”

  就像采访名人一样。

  李时珍回忆地说道:“想我祖父与父亲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可鉴于民医的地位低下,所以他们都不希望我学医,希望我读书博个功名。小时候我也读过儒家经典,在十四年那年即考中秀才。也许我并不是读书的料,接下来三次武昌府乡试均不第……”

  “好!”胡诚不由得激动地道,“如果李老当时高中举人乃至进士,那我大明或许就少了一位大神医!”

  李时珍笑了笑,接着说道:“当时蕲州官府辖下的药局不为穷人家看病。贫苦百姓生了病都来找我父亲,出于对父亲的敬仰和对贫苦人家的同情,加上三次不第,所以我也就渐渐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念头,想一门心思学医救人。可父亲不同意,还是希望我考功名。而我已下定决心从医,向父亲表示:`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最终感动了父亲,开始精心教授我医术,记得那一年正二十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