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内阁首辅演技大赏(求首订)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着背脊而下,杨廷和终于领会到皇帝一定要坚持审下去,落脚点在哪里。

  就只是你杨廷和前后言行不一致而已!

  你装什么持重为国,不愿朝堂动荡?

  阁臣走了一个,九卿走了三个,不叫动荡。要走更多人,或者走了伱自己的人,才叫动荡?

  事情由你定性,由你划线?

  标准,到底在哪里?

  你能定性、划线,要不这天子你来做?

  “……陛下!大明律例森严,怎会是笑话?忠言直谏、圣君嘉纳,又岂会是笑话?”杨廷和无论如何是不能接着这种认知态度往下说的,他只能在此刻如认错了一般低下头,“臣自知臣此时与当日言行不一,以致陛下有此疑惑。然国事之重、万难之结因时而变,当此时,陛下欲详查下情,也绝非只余大办此案一途。两害相权取其轻,陛下,以此案明朝堂之清浊、辨百官之品性,实非上上之选。”

  朱厚熜尚未开口,袁宗皋终于站了出来,凭他的分量冷然说了一句:“不能因此案辨百官之品性,然梁大学士、王大天官、杨大司农、陈大总宪等人却都是查有实据,不在此列?区别,仅在于是否已经查有实据耶?”

  大行皇帝尊谥已定,殿试已毕,袁宗皋距离入阁已经只差一个点头而已。

  梁储今天已经确定要离开朝堂了,袁宗皋也许明天就会入阁。

  潜邸旧臣、内阁新人,袁宗皋的分量无人能比。

  杨廷和沉声答道:“既已有实据,如何能视而不见?”

  “既已有实据,大天官愧对陛下信重,已然请辞。”袁宗皋的嘴唇隐在花白的胡子底下,吐出的话直扎人心,“你左柱国杨大学士自认言行不一,身为百官之首如此行事,只一句国事之重、万难之结因时而变便望陛下审时度势,这时、这势,何以明之?陛下何以知之?”

  朱厚熜看了看一脸冷漠的袁宗皋。

  这一回,有严嵩先跪出来,有蒋冕表明态度,梁储、王琼先以退为刀,再由袁宗皋总结陈词,矛盾终于彻底点破。

  审时度势,这时势怎么来的?

  杨廷和烧的火,杨廷和人为制造的时和势。

  梁储、王琼等人不干净确实是不需要多纠结的点,但关键在于,为什么不再审下去了?

  过了这条线,就是不审时度势?

  是的,皇帝现在就是摆出了疑惑的嘴脸:我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审下去,看看朝堂众人谁清谁浊了?

  以后都由臣下告诉皇帝:过线了,陛下?

  解释权是谁的?

  杨廷和忧愤交集:“陛下纵天资卓成,世事亦未能尽知。臣子本分,据实而陈。当此时势不宜再审下去、掀起大案、祸乱朝纲、贻坏国事,此臣为官多年经验之谈、不移之论断!陛下若以为臣危言耸听,执意彻查,臣已尽本分,夫复何言,又岂会再阻,岂能再阻?大宗伯若以为吾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