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乱成一锅粥的局势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步打扫好了,准备迎接它新的主人。

  太后是在争地位,阁臣们是在争权力,只有当年八虎中的余孽,是在争命。

  冒最大的险,求最卑微的愿望。

  ……

  四月二十二日天还没亮,京城里和良乡都已经有些人早早起来了。

  但其实很多人一夜都没睡。

  入夜后在京三位阁臣悉数入宫,在这极为敏感的时刻,京中不知道多少人的神经都紧绷起来。

  仍在戒严当中的京师九门,一晚上不知道有多少骑士策马进出,不知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

  三位阁臣其后虽然从宫中出来了,但对于前来探听消息的人一概谢绝。据说,杨府之中着实乱过一阵。

  此时的杨府内,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已经穿戴好了冠服,他看着眼神有些茫然、一夜未睡憔悴不已的父亲惊慌地问道:“父亲,您不是说写好公文便歇息片刻吗?”

  “几时了?”杨廷和声音沙哑地问了一句。

  “寅时三刻刚过。”

  “良乡那边……应该马上就要出发了。”杨廷和闭上了眼睛,眼皮有些抖动,“为父也该再去各处看看准备情况,随后率百官出城了。”

  “孩儿让他们准备一些参汤……”

  想到今天那么多的事,看到杨廷和现在的精气神,杨慎忧心不已。

  杨廷和并没有对家里说昨夜入宫之后发生了些什么,但他回来时的状态吓到家人和下人了。

  看到儿子这副模样,杨廷和忽然觉得比正德皇帝还在时更累。

  不过官服上身、喝了一些参汤用了早膳之后,杨廷和渐渐的又提起了劲来。

  如今的杨廷和已经位极人臣,他只希望这弊病丛生的大明在他手上再度焕发生机。

  拥立一个已经有十五岁的新君,等自己要致仕了,就能将焕然一新的大明交到他手上。只是没想到,这个新君竟比正德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论是真的准备大动干戈,还是拿这件事作为不继嗣的筹码,这都不是王道!

  杨廷和已经有了新的使命:一定要拉住这头幼龙,不让他把大明带到深渊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贤臣、良臣、忠臣!

  天渐渐放亮,朝阳未起之际,杨廷和出了家门,先去了宫中检视仪礼准备情况。

  百官已于午门外等候。今日不是朝会,要不然他们都是子夜时分就得起来,寅时之前就要到午门外待朝。卯时一到,就要入朝。

  而今天嗣君巳时才能到城外,那就不用那么早。

  现在文武百官身上还揣着劝进笺,地位较高的在直房中等候、交谈,地位低的只能站在外面。所幸已经是四月末,夜里的寒意消散得很快。

  此刻一间直房中,聚在一起的是勋臣们。被簇拥在中心的,是从南京赶到京城的魏国公徐鹏举。

  徐达的两支后人,北京的定国公徐光祚前去安陆迎接新君,而魏国公徐鹏举又有率群臣劝进的任务,这一门双国公所享受的尊荣是没话说了。

  徐鹏举现在还很年轻,他是三年前才刚刚袭封爵位的。

  但旁边的武定侯郭勋仍旧说道:“国公爷,昨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你有没有消息?”

  “若要论消息灵通,当然得问建昌候了。”徐鹏举反倒带着些巴结问张延龄,“延陵兄,宫中可有什么消息?”

  张延龄沉着脸摇了摇头:“不知。”

  但他的表情出卖了他,郭勋担心地叹道:“别出什么岔子啊……”

  其他人看着这三人都不言语。

  礼部所拟的登基仪注中,郭勋负责祭告天地、张延龄负责祭告宗庙社稷。这份大功于其他人是无缘的,郭勋和张延龄却很看重。

  议论纷纷中,负责朝会礼仪的鸿胪寺序班们在外面喊了起来了:“众臣入列,出城迎驾!”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