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相遇_我在北宋请笔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有三人,两高一矮。

  等那船即将靠岸,林年再临近一看,那身形较矮的老者便确是昨日那老头儿无疑了。

  林年几步上前,笑吟吟的走上去,道:“一日未见,您老人家可别来无恙啊。”

  那老头儿倒也是个江湖豪杰,拱手还礼,回到:“不敢不敢,就是昨儿个运气不太好,有幸同林小友一同乘船后,便迭遇险着,差点打进去一条老命。”

  那老头儿说罢,林年只觉得脸青一阵白一阵,船上那两人听了后,也是手捂着嘴嘻嘻直笑。

  林年尴尬地咳嗽了两声,然后从兜里掏出两锭纹银,抛给那老头儿,说道:“昨日之事,确是林某做得不对,如有冒犯,还请您老人家多多包涵。这点财帛,也算是晚生一点小小的心意。”

  “此外,还有一事,若是待我想回去之时,还请艄公再行个方便。”

  那老头儿待两人下船后,一边撑篙摇橹,一边头也不回地道:“这些东西都好说得紧,你若再想找我搭船,那就尽管来便是。”

  “至于谢嘛,救你的人不是我,还是去谢谢我女儿去罢!”

  几分钟后,西湖上只能听到那艄公传来的回音,一叶扁舟,乌篷小船,便就此隐没在蔼蔼薄雾中,消失不见……

  “女儿……?”

  林年目光呆滞,口中喁喁地念着这两个字。

  这时,先前乘船那两人也已走上岸来,青衫方巾,文士打扮。

  西湖边围着一圈铁护栏,旁边就是一条鹅卵石铺的羊肠小道。

  左边一人,身材略显高大,绸衫华服,便是那白务国大女儿的女婿—孔云泽;右边那人,手持一柄折扇,神态潇洒,举止轻松自若,也是来讨喜的,名叫刘润之。

  刘润之‘啪’地将折扇回拢,抖了抖衣袖,向前走了几步,边走边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说完,一旁的孔云泽连忙拍手叫好,喝彩道:“好诗,好诗。”

  刘润之微微一笑,冲着林年道:“这位兄台,不知可曾听过这首诗?”

  林年笑道:“当然听过,这首钱塘湖春行乃当年香山居士—白居易到临安担任刺史时所作,歌颂的便是这西湖美景,这么有名的家句,又怎会不知?”

  刘润之又道:“那你可知,这首诗与它临安白王府白家,又有何干系?”

  “那这就有所不知了。”林年道。

  “要说这白家白务国嘛,名中有一‘白’字,香山居士也有一‘白’字。你说这事巧也不巧?”刘知润特地顿了顿,“其实要说起这两人,还真就颇有关联。”

  孔云泽奇道:“哦?那你说来听听。”

  刘润之幽幽地道:“说来也简单,你老丈人白务国白家嘛,原来的祖上就是这白居易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