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0章 420分粮和搬出知青院_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0章420.分粮和搬出知青院

  为期半个月的夏收双抢结束,知青院的所有人都仿佛经历了一个由死到生的轮回。

  尤其是一直从事割麦这个工种的几位男知青,经过这半个月的煎熬,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累是真的累,但熬过这段时间之后,无论是体质也好,还是意志也好,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有过这样一段艰辛的经历,再干其他的农活,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女知青们从事的是相对清闲的工作,但在烈日的暴晒之下,从早到晚干上一整天,对于她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人来说,同样是巨大的考验。

  熬过了这段时间,她们也初步蜕变成了合格的农家人。

  辛辛苦苦半个月,分粮食时的喜悦就是对所有人最大的补偿。

  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就可以按照人头和工分分到每家每户。

  大河村分配粮食的原则是人七劳三,也就是先按照人头分掉所有应分粮食的七成,剩余的三成再按照每个人半年的工分进行分配。

  村里人按照人头分粮食,不分男女老幼,分到的分量都一样多。这一点和城里的规定不同。

  知青点的知青和村民们享受的是同样的待遇,每个人都按照人头分到了五十斤小麦。

  按照人头分完所有应分粮食的七成,剩余的三成就要按照公分的多寡来进行分配了。

  公分挣的多,分下来的小麦自然就多,公分挣的少,分下来的小麦自然就少。

  岳文轩只有三个月的工分,按劳分配这一部分只分到了十四斤小麦。

  人头部分的五十斤,再加上按劳分配部分的十四斤,他一共分下来六十四斤小麦。

  村民们还有自己的自留地,平均每人一分地,种的同样是小麦,平均每人大约有四五十斤的收获。

  除了陆文兵这个老知青,其他人到来的时候,冬小麦都已经种上,所以其他人都没有自留地,要等到夏收之后,大家的自留地才能分下来。

  少了自留地的收成,知青们分的这点粮食肯定不够吃。

  对于这一点,当地知青办也有相应的补偿政策。所有尚未分到自留地的知青,每人都给多补了一个月四十斤的粮票。

  拿到最后一次四十斤粮票的补偿,从这个夏收之后,知青们的吃穿用度就和村民们完全一样了。

  今后要想分到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钱,那就只能尽量的多挣工分。

  大河村的粮食分配,每年分夏秋两次,分钱却只有一次。秋收之后,按照各队全年的经济收入,根据工分的多少分钱。

  分钱是纯粹的按劳分配,先计算出一个公分的公值,然后按照每个人全年的工分总值,计算全年收入。

  有了全年收入的数字,还要扣除春秋两季分粮需要缴纳的款项,剩余的钱就可以分配到每家每户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