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新建扩军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于一个规模不小的豪强贵族多少,在权力和行事上更是有诸多局限。其中首先一个问题:要不要重视儒家?要不要受到各种“礼”的束缚?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张小磊当然也就有了自己的打算:现在应该不是大量扩军动员炮灰兵临应天府的时候。把自己这核心大概千把人左右的队伍框架巩固巩固才是应该做的。

  除了皇帝梦,张小磊也曾经拥有过将军梦,幻想自己如同很多主角那样打造出一支赶超近代革命军队的顶级强军。可是张世功等人的教训就给自己泼了一盆凉水:优秀的将领恐怕比皇帝还要更难当。自己恐怕根本没有做拿破仑的能力,那路线就应该是改良版本的曾国藩袁世凯?至少暂时的核心队伍建设如此。

  因此一个核心队伍编制体制调整的腹案也就初步形成了。当然为了更多的谋求认同,也避免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张小来还是打算在十多名亲信面前讲出了自己想定的草案。

  胜利的庆功规格不算低,似乎如同提前过了个新年一般。而此时的禁卫炮兵连的炮手庄丁们虽然也领到了不少发下来的勋章或纪念章,但让一个古时的平民拥有近代的荣誉感似乎也难了一点儿,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意义。

  可是禁卫炮兵连扩军的消息传来之后,绝大多数原来在张家地头上的同乡们都感觉到了兴奋。因为听说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至少成为“伍长”了。

  此时的张小磊手下的很多人还没有持续太长或太过巩固的利益,很多人对利益的胃口也并不算大。因此扩军建军的办法并没有什么阻力。

  根据之前的作战经验,如果每门千斤上下的火炮只配备最多不到十名炮手,那充其量只能在船上或者堡垒内作战。要想拥有必要的弹药给养并维持一定持续作战能力。至少要二十五人负责一门炮。考虑相比拿战时代到南北战争早期此时能够拥有的骡马化条件还不怎么样,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东南一带的地理条件,包括各种勤务在内。三十五人负责一门炮才是合理。因此以在编的十八门火炮为基础,由禁卫炮兵连扩充而来的炮兵营拥有十八个炮组、一百二十六伍、六百三十名左右基层官兵。包括一些通信联络与勤务人员在内大概七百人左右的编制。原有连内的很多炮手们都升为伍长。

  战斗中的经验还说明因为特殊的性质,炮兵营连独自打代差战争也不能没有近距离上的自卫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操作抬炮火器或重弩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身为伍长的炮手们另外一个职能就是在危机的情况下充当负责射铳或射弩的射手,其他人则是填装手。人有勇怯之别,多人填装集中发射也能最大限度避免一些问题。

  扩军之后的选兵,也参考湘军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的“兵必自招”,但张小磊拥有决定去留的把关权。每个人仅仅负责五个人顶多十来个类似“包衣”一般的仆从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让下面形成太大的封建权力。这些人的待遇也是同时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发饷给原来的庄丁也就是个个伍长,每个人每月五两银子。在这个白银流入还算多的时代,五两银子的价值可跟湘军时代大不一样,完全可以分出很多余钱来打赏和负责下面的人。另外则是全体营兵每人一贯钱的基本军饷。将封建和雇佣尽可能的结合起来,同时也有一个规矩:除了伍长因罪或者犯错等原因遭到替换,或者立有大功等原因,否则如果伍长战死,其余的人则丧失相应的待遇。最多只能回到田内做个佃农。

  张小磊身边的十几名亲信,每个人则允许拥有十名“亲兵”,同时在形式上对各炮排拥有一定“战时指挥权”。就连内院的女眷们也有了自己的身边人,当然这就不是必然的军事智能了。张小磊自己做为最大的“封建主”则打算亲选一百名左右的少年。张小磊感觉到这也是自己能够有效管理的一个边界了。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