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0章 棕榈树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就是一种“让人自愿交税,且不引起太大反感和不满”的艺术。

  “甘蔗高产的地方似乎并不多,甘蔗喜好长年湿热并且多雨的地方。而且这种东西在适合种植的地方榨糖之后十分不容易保存,因此只在雷州半岛比较多,此外海南也有一些。不过做为一种很早就有的作物。现在的亩产倒还是比较稳定,每亩的产量应该在两千斤左右。。。”

  张小磊此时也在仔细权衡着这个数字,两千斤亩产甘蔗听起来很多,不过张小磊印象中似乎听说过这种东西在现代似乎是有着十吨田的。

  “出糖率呢?”张小磊又询问道

  “出糖率在百斤到百五十斤不等。”一名在南方农事上还算经验丰富的行家说道。

  张小磊又问了许多甘蔗方面的习性,据说这种东西是降水越多越好。似乎没有过物极必反的地方。张小磊这个时候也似乎悟出些什么。似乎自己的风闻在后世海南乃至雷州一带并不是在这个方面很有名,台湾似乎有点儿名气。当然还有就是《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越南了。这些地方都是亚热带,如果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或者比这些亚热地区的地方降水明显更多的地方种植是不是能够让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我听说德里苏丹国北部,特别是东北部有不少天天有大雨中雨降水很多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哪些地方土壤条件怎么样,气候能不能让人经常待得住。爪哇或者占城这些方面的条件怎么样,看起来还是应该在更多的地方种植这些作物才行,如果如此,也就能有更多的了解了。”张小磊虽然一时没有去询问这些作物的价格,但是很显而易见要比粮食赚的多。就算是每人每年按照现代中国十公斤上下的糖食量,带来的收益或许都能够接近人均一石?

  只不过想起糖毕竟不是容易保存的盐,而且南方的距离还是终究过远,变数还是太大了。如果说海路几千里的粮食贩运很大程度上都会出现损耗的话,那糖就更没谱了。

  原本张小磊决定对于不到两亿人口的新朝来说,人口增长的潜力空间应该还有很多才对,至少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时候人口似乎逼近过六亿。然而随着更多信息的了解张小磊才发现:增加人口或许还是能够靠新作物增加不少,然而增加人均农业产量最能立竿见影的办法似乎还是通过移民的方式减少人口压力,增加人均产出了。很多时候很显然不是人口越多,动员力就一定越多。张小磊也大致估算过:人均六百公斤粮食产量折算的富裕地方从养兵来看能十人养一兵,养脱产城镇可以达到一半左右的比例。如苏湖等不少地方就属于这类。而人均粮食产量如果只有三四百公斤维持能力就会下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这似乎是多一倍的人口都未必能弥补的。

  因此想到这里,张小磊又开始调查了一些这两年以来军舰和一般商船之外可以备用的普通民船和新军范围内运输船的状况。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