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9章 实验农场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状态。没有宋时那样不稳定,恐怕乞讨和逃荒带来的便利性、商业活动的广度不同都会有很大关系。因此并不担心这些积攒起来的硬通货过度的失散于民间。

  同时更依靠货币资本来进行动员的情况下,至少在政府层面上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更容易监管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然而张小磊也知道,这些巧妙利用“五蟊”们需求和引导“五蟊”们需求的办法很大程度上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一个社会积累能力足够充足的根本还是人口与人均农业经济水平,还有各种脱产工匠的实际数量。就像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如果中国大陆工业领域高级技师增加到百万以上规模,高级技工扩充到千万以上的规模,就算管理依旧没有什么太大进步也依旧可以扩大经济总量一样。

  因此这一次跟随亲眷们一起上岸之后,在大海上已经逍遥快活够了的张小磊没有如同以前远征回来之后那样急着去无忧殿内放松,而是自水路来到了苏北一带的一处实验农场。

  早在这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征美洲之前,张小磊很早就惦记上美洲的一些新农作物了。因此在早于张勇等人征服南美之前,就已经依靠零星展开探险远征的一些队伍从西非到美洲各地都带来一些似乎是多少有一些价值的几种作物。

  “甲乙丙等田内的收成怎么样儿?”张小磊来到实验农场之后不久就询问道。

  “甲等田水浇地那种叫做玉米的作物算下来亩产大概一百五十斤,比麦似乎强一些,但也就是粟的水平。当然似乎口感上还是有些独特之处的。”负责管理这农场的一名桃花岛上的中年说道。

  因为是靠张小磊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位中年看起来还算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亩产一百五十斤?”毫无疑问,这个数字距离张小磊的期望似乎是远了一点儿。自己虽然不知道现代玉米亩产是多少,但理论上的高产作物应该不比水稻差太多才对吧?否则还能叫高产作物吗?

  “番薯的情况如何?”张小磊又询问道

  “那番薯亩产看起来很多,甲等田一千斤,乙等田八百斤,就算是脱水之后似乎也有二百斤以上,接近稻谷的程度。然而我们发现这东西似乎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十分独特可是长吃起来却不知道为什么口感变的差了。似乎更适合渡灾荒的时候食用。。。”

  此时的张小磊也陷入了沉思之中,没有想到早期的玉米还有红薯产量这样差。如果仅仅是和粟差不多的亩产水平,那么似乎除了提供一些人口增长空间多利用一些地力以外也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张小磊可以确定,种植这些东西所花费的成本显然要超过寻常的北方作物的。这还不考虑可能现在还没有暴露出的一些独特问题。

  当然,张小磊这个时候却想起了另外一种并非粮食的独特作物。如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广开来的话,似乎对增加粮食和热量需求也有不小的替代作用?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