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船马并举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针对叛军早就有所准备盘踞的各地山区展开大规模清剿的时候,伤亡损失乃至各种挫折却陡然增多起来。如果不是其他各府也动员大军远远不断的增援,在残敌的反扑面前面临大规模的失利似乎都不是未必不可能的事。

  同时,近卫军和岛上新军主力似乎也一时没有了踪迹的现象,也给留守各地各府的叛军恢复了一些信心。

  然而这样的僵局并没有再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近卫军与新军主力部队为核心的力量突然闪电一般的首先出现在西北,并兵分两路一路展开对吕梁山、太行山地区的助剿。一路加入秦岭的清剿行动。同时在甘肃一带也留守了不少的兵力防止境内残敌西逃。

  为了防止叛军西逃境外,不得不进行的几千里范围内的大迂回作战虽然局限了火力的携带,但即便如此,新投入的崇明岛主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投入到对各处的助剿增援的时候,僵局也在这个时候打破了。

  就是在无线电时代的苏区战争时代,各个主力苏区相互难以支持策应的弊端都体现的十分明显,而在这个有线电报都并不存在的年代就更是如此。当反政府力量在整体上处于劣势的时候,集中往往代表很容易被集中剿灭,而如同清末白莲教起义那样的分散起事则更容易被各个击破,在这个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感觉到无望的境内残敌这时候开始意识到海内再也没有多少前途,更不能困守自毙的时候纷纷向西北方向乃至塞北方向外逃,却在诸多要道上遭遇早就有所准备的新军兵力的拦截,接连不断的遭遇失败。

  同大浪淘沙的明末农民军不同,远未有明末农民战争那种社会基础的情况下,非政府力量的机动作战面临诸多局限,各路起事人马声势浩大的反叛也就如同当年的方腊起事一样,在不超过一年甚至是以月为计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濒临失利了。

  当然,国内的分兵转战,还是陆水两路的行军,还是让近卫军和新军主力的官兵们在归师的时候显得多少有些疲惫。

  张小磊却实现打预防针道:“这些不过是在我们掌握当地政权的情况下对一些残敌进行围剿。如果是在西域境外作战,以后这样的水陆行军可能是常事了,要做好准备。不过我想以后的远征说时间短不会太短,说长也不会太长。。。”

  冬季来临的时候,各地最后的清剿工作终于临近尾声了。除了缴获到大量的工匠和军械军辎之外,还从各地收缴到超过千万两价值的硬通货。虽然同李自成传说中从京城运走的东西无法相提并论,可购买力上的差异似乎也决定了这是一笔不小的能够为中央所掌握的资源了。

  “硬通货还是有些短缺啊,看来之后的远征,为国内的发展需求提供基本的硬通货支撑也将是目标和任务之一了。。。”这个时候的张小磊也开始明白历史上的元末明初为什么之后很长的时间内商品经济似乎很难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了。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