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5章 摊贩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来的命令如果执行下去,最终会是个什么后果,也不知道是当中有多大实际利益可以捞。要知道,崇明岛可是明言过:地方上闹出太大规模的乱子来,“中央军”可是有权力选择不背书的,只有在确认有危害的情况下才会背书。

  “明确的旨意下来了没有?”

  “明确的旨意早就下来了,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税率。我看这样吧:打压流动商贩,尽可能的让这些人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哪怕分散到各个街道上的常摊也一样。这整个苏州城诸区估摸着现在的常摊没有十万也至少有七八万,说不定更多。如果一天我们能收五文钱,那么一年下来排除不好的天气也会有超过每人一贯,这就是十万到七八万的贯财政收入了。如果是二十文,在这种地方平均每人口一贯钱接近过去正常情况下的税赋都未必不可能了。”

  “我听一名有经验的说过,通过这样的门槛,还会让有能力赚钱的人逐渐剩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让那些更稳固的摊位留下来按照官坊的利润上缴纳税。只是不知道两种方法哪个比较有利。”

  “试一试就知道了。。。”

  在片刻的议论之后,行动也迅速的展开了。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差遣的人也都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不少还是曾经过去的吏员。

  “谁让你们在这儿来着?你们难道不知道附近的着家店铺是我亲戚家开的?赶紧走人!”

  “是!是!我们这就走!”出来营生的人往往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人,虽然突然出现的一些人不像官面的人,而是寻常百姓打扮,但一看那面相就不是善茬。而且还光明正大的五六人七八人一活的情况下,显然是这一代的地头蛇。

  热热闹闹自然形成的集市仍然存在,但似乎多少没有再剩下多少,仅仅原来五分之一的人也未必有了。其中一些聪明的,多少懂得一些传说中的行情的才通过至少缴纳二十文钱的方式留了下来。

  从这一天开始,很多人都知道,凡是在这一带摆摊的要缴纳二十文钱的保护费。不仅仅是繁华的地方,在一些比较生僻的地方乃至寻常的街道。保护费也是二十文钱一天的样子。每月超过四百文钱的负担似然不算太大,但是对于一些即时兴起的“全民经商”热潮来说却是一个不算大但也不算多小的冷水。

  二十文的负担没过多久就涨到四十文每天,接着六十文每天。在超过五十文每天的摊位开张成本之后,不少打算干各种买卖的人都知难而退了。直到重新降低到四十文,才让人们搞清楚选择多大的保护费会可以赢得一个最大的牟利

  这样的行为也让苏州城内的不少没有太大技能的百姓们多少有些抱怨起来,不过也仅仅限于声势并不算太大的抱怨而已。毕竟这不过是意外之财。而对于一些有经验有手艺的人来说,每天四十文的成本倒不算是个太大的负担。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