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权柄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十几万人外,仍然维持了四十万人左右的基层地方治安力量。全国总的兵力仍然维持在六十多万人左右的水平。占用大概折合三千万石粮价左右的军费,这还不包括崇明岛近卫军及其相关兵工体系、府地和建设费等的大概千万石粮价左右开支。不过总的来看,这四千万石粮价左右的税赋负担由天下三千万户人口来负责,还是很大程度削弱了绝大多数地方,特别是相对贫瘠一些地方的财政负担,多多少少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新朝新气象”的感觉。

  拥有了整个天下的物力之后,海军当然也是直属于崇明岛的力量体系,为了增加适航性乃至更远距离上的兵力投送能力。以往百料上下左右的小型海船多半退出了舞台。不过因为时代技术因素,改善后的新朝水师也根本没有条件在短短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内升级到十八世纪西方水平。仍然以四百料到一千料左右,大概百吨到二百五十吨左右排水量的船为主。照顾以前内河航行的压力也并没有太过迫切了。

  航海在这个时代仍然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海流海风不定,定位要求很大的情况下。可是能够让船只高速航行的人力螺旋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这个难度。特别是此时的新军最多只需要在最多爪哇岛东瀛一代比较成熟的航线活动的时候。五万人足有的水师按照到夏季的规划,也不过装备七百艘左右,总排水量十二万吨左右规格的船只。

  当然,对于此时的新军来说,近卫部队本身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从半年后的短期作战而不是长期战备的角度出发,似乎火力也不可能做太大程度上的升级。能够让各部队的孩子们恢复到接近燕京之战时候近卫营战斗群时候的实力,具有一次作战至少杀伤二三十倍自身兵力对手的能力,连同升级后的新军一起算,一万人左右的近卫军体系,七万人新军野战部队体系,累计一次战斗杀伤潜力总数提升到六十万人上下的规模,那么针对东瀛、南越、爪哇的军事行动就会有极大的把握了。

  此时各地奏报的重点当然也是各部队的战备情况。当然,这也并非是张小磊此时的全部原意,虽然在新朝元年秋天以后还会有一轮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当张小磊此时更在意的是从基层到崇明岛一套新的治政体系的完善。很显然,或许是因为崛起时间太过仓促的原因,如今新朝对各地的统治可能也就比刚刚入中原不久的蒙古人好一点儿,还远远没有当年两宋那个水平。

  回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事,让张小磊最为感觉到急迫的是调查统计和监察情报体系确立。依张小磊来看,军政体系的近现代化、去封建化的核心在于两点:检察权与司法权相对行政体系的独立,而不能将监察权和司法权置于地方长官的垄断之下,另外就是军政体系和军令体系的真正分开。当然,此时的张小磊也明白类似这种历史上的千年大计和很长时间都没有成熟的东西,肯定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至少民国蒋某人那样的“军统”“中统”,恐怕就是这种体系、近现代化式权柄的一个非常简陋的雏形了。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