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销路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家丁们也都陆续归来了。虽然在湖州府一带似乎风声还比较紧,不过在整个江浙来说,自己这么一个逃亡的营官家属还算不上什么全国排得上号的重案。天下三分的年代里,这样的事儿也并非罕见。

  “打听过了,要说勉强能够凑合下去的小说家们常用的大纸,可比平时我们府上用的那些便宜不少。在杭州府富阳县那边儿书籍规格的一文钱能买十张,质量还算可以,纸张的样品我们也带回来了。按少主的吩咐,还买回来不少。在这几百里内交通还算便利的地方,也是杭州那边儿的文具比较便宜,只是。。。”

  “只是什么?”听到一些文具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贵,张小磊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只是我听说除了官府那边的刻匠、版刻的费用可比低啊。百页三万字左右的一卷书、差不多要二十贯的版刻费,如果卖不出一百份,根本赚不上什么钱。百万字的书,版刻费估算下来竟然有六百多两,而且招募那么多的人手听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活字呢?”

  “百万字的大部头,活字好像略微便宜一些,可也便宜不了太多。。。”

  听到这样的话,张小磊不由的有些沉思起来,种种迹象表明:按照自己原有的想法来卖书赚钱,似乎不是个路子。有很多风险,都是自己这种跟那些文人们没有什么关系的武人世家不是那么容易办妥的。而自己想要兼作出版者和书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让张小磊明白为什么雕版大为流行的两宋以后,市上还有不少手抄版的书籍,哪怕贵一些也是如此。

  张小磊又算了一笔账:全家识字并且勉强能写字的人按照十个人计算,并且都算成免费劳动力。一天抄写十五万字大概五册书、一年抄出一千八百册来,就算全都能买出去,每册书赚百文钱、那也不过是一百八十贯银子,勉强让三四十口人能够还算凑合糊口而已。何况,这还是在没有盗版威胁、也不遇到种种意外的情况下。

  “看闲书的都有什么人你了解到没有?”张小磊忽然问道。

  “别的地方,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童生,或者童生身份都没有的人。可是在杭州还有应天府哪里,城里就是一些工匠还有店家、甚至是长做买卖营生的一些人也是常客。。。”

  “这样啊。。。”张小磊开始从其他方向思索起来,同时也想起了穿越前自己摆摊干买卖营生时的一些经验:二三线地方,一件东西如果超过十块钱,不论是煎饼之类的小吃还是鞋帽之类,问津的人都会大为下滑。由此可见:这时代要让轻而易举的拿出几贯甚至十贯的银钱出来买大部头肯定会大大的局限市场。

  可是如果自己分成不到十文钱的刊物或者小报一类呢?按照自己了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