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 东北之地_明初第一豪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成真正的熟地的。

  张小磊当然明白东北的意义,甚至可以说:现代的中国之所以是个不同于印度的大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从内蒙古到东北一带的各种战略资源和其所提供的战略纵深、农业冗余。领土与领土的价值其实是有出入的,但价值最大的中国领土,除了一些人文荟萃之地之外,东北就算是其中之一了。

  在近代,东北民众很大程度上来自山东,可是两地民风却似乎有着迥然的不同,这件事也让张小磊一时之间陷入了之后移民政策的思考之中。仅仅凭借并没有多少根据的猜测的话,张小磊的感觉则是在清末民国时代移民东北的那些人很可可能是以在山东当地势力并不算很大的下层及贫民百姓为主。而且敢于外出闯关东的人群,会把很多比较老实的人排除掉。再加上近代东北农业资源丰富,并不容易养成十分勤劳和积极向上的风气。因此同四川山东等地完全不同,勇武与小聪明与一体的民风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你们看天下的有些地方是荒僻之地,可是你们知道没有?如果在两千年以前,那个时候天下最富庶的苏州乃至江东等地,也是今天诸如云南那样的恶地,甚至要更为恶劣。东北虽然有气候的寒冷,但如果选择发配,云南或广西一带又或者是辽东以北,你们会选择哪里?”

  “当然是北边儿了。我小时候听人提起过,犯人发配,自古就有畏南不畏北之说。南边儿的毒虫与疾病带来的危险可要大多了。。。”

  “是啊,东北之地没有当年开发江东,岭南之地那样的毒虫蚊虫乃至疾病的肆虐。还无需花费巨大的劳动来排水,乃至制造水稻土。只要有足够的棉花来防寒,并且懂得在那里生存的一些技巧,土地的开发成本并不是很大。事实上数千年千,尧舜禹那个年代,除了中原河南之地的少数地方,天下大部分区域都是山高林密沼泽遍布的恶劣之地。如今天下绝大部分耕地,也都是人们开垦出来的。我看整个东北境内的土地少则两百万顷,多则四百万顷,就算按照北方作物的一般产量,再考虑地理气候明显低于关内各地,那也应该有全天下七分之一左右农业潜力。应当十分容易的维持两千万人口才是。我们的民众并不是生活在竞争恶劣的部落时代。如果这一次不给那些东北的通古斯诸部沉重的打击。害群之马就会太多,成为影响我们向东北移民的重要因素。”

  经这么一说,不少近卫军及新军国防军军官们的心结也解开了。经过思维开化教育之后,很多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弊。在这个时代的绝大多素人们看来,获得一块威力耕地开发潜力很大的地盘带来的影响和供给明显要比征服三四百万并不同心的人口强的多。

  船队在南下的途中并没有太过急切,四月初夏来临前夕的时候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官兵也回到了崇明岛上。不过经过之前的很多事情。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兵仍然没有放松内心,因为并不能确定下一次军事行动是否会到来。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