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章 稳重_反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怎么办。

  李自敬知道,光用脑袋去想是没有用的,因为他的脑袋里根本没有这种东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兵书,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古来圣贤留下的瑰宝无数,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书。

  正好,现在李自敬最会的就是看书。

  前往西安这四天的时间,李自敬几乎是一有时间就在找兵书。

  很可惜的是,大顺军转战南北,山海关败走以后,就连重炮都扔了,哪还会带太多书。

  李自敬在营中能找到的相关内容十分有限,大顺军从上到下,很少有识字的,因此带的书极为稀少。

  很多人甚至是将书当做擦屁股或者烧火用的,李自敬就从火头军手里,抢救出了一页尉缭子。

  一整本明代复刻版的尉缭子,现在就剩下重刑令这一页,寥寥一百多字而已。

  尉缭子重刑令的内容偏向以重典治军,所谓刑重则人心畏刑,不能说完全没用,但也不能说有用。

  李自敬之前试过影视剧中杀人立威的办法,也是取自看过电影投名状庞青云的做法。

  总而言之,很是鸡肋。

  对付这些久经善战的老本兵,杀一个人起到的震慑作用微乎其微。

  李自敬虽然不明白治军之道,但毕竟是在军中,这些日以来,经验也在逐日增长,很明显能感觉得出来,选锋比杀人有效得多。

  选锋出来的一队一百名前营精骑,几乎成了前营的主心骨,是日后提升成基层军官的不错人选。

  破散的前营军心,正一点点被重新拾起,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之前杀人立威引起的。

  李自敬手中紧紧攥着尉缭子重刑令的残页,心中有些矛盾。

  就这些日亲身经历的经验来说,宽容驭下,比继续处以重典要有用得多。

  但尉缭子毕竟是古人先贤流传下来的兵书,重刑令更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普遍做法。

  一直以来,李自敬都是看书考试,从来没有想过书本中的知识会有错误。

  这些日的亲身经历,使得李自敬心中对于军队之事,渐渐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李自敬紧紧握着马缰,将尉缭子的残页揣入怀中,感受微风拂面,清新的空气让人纷乱的心绪肃静不少。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兵书更大的意义应当是借鉴,而不是随便找到一本什么就要去照着做。

  到底什么时候应该重刑,而什么时候应该宽容,李自敬的心中,现在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或许一开始他会做的更好,但人无完人,李自敬后世只是个学生,不是生来就会军队的这些事。

  宁可犯错,总好过什么都不做,所以李自敬并不后悔。

  想通了这一切,李自敬的心神为之一清,顿时感到天宽地阔,眼眸微微凝紧,看来接下来需要更加稳重才行。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举目远眺,河水在南,平原在前,漫无边际的官道上,乱石丛生,两侧尽是荒芜的田地。

  一路而来,经过数座村庄,却都荒无人烟,这里的百姓早已经逃难进入西安城中,躲避战乱。

  看来阿济格南下的消息,不只是让李自成心惊惧怕,对西安城内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大军前行的脚步声嘈杂,在平原沃野上又显得安静。

  在天连接着地的尽头,几道古老的城墙绵延相连,永定门上,巍峨壮丽的魁星楼正屹立天边。

  仅是看见这冰山一角,大顺军疲惫的士气便是为之一振。

  随着大军前行,广阔的西安城一点点浮出水面,李自敬凝眸远望,只是远远的看见这座古都,便心生敬畏。

  大顺的旌旗在永定门上的城楼迎风飘扬,官道延伸之处人头攒动,一名身着青色箭衣的威武将领正带人迎接。

  那是奉命留守西安,主持关中事务的田见秀。

  这两天年后刚上班,堆积的工作有些多,下班晚了,稍后还有一章,大家见谅!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