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6章 君主立宪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技、外交等11个部,各部堂官,均设部长一员、副部长二员,不分满汉。

  三、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增设资政院以博采群言、审计院以核查经费,各地均著以次设立分支机构。

  四、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外交部,练兵处、太仆寺并入陆军部;都察院改为肃政院。

  这次会议为帝国确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皇帝大幅度将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释放了出来。在此之前,关续清授意内阁就新政体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与其慢慢放出权力滋养出一些人对于更多权力的欲望,还不如一次性将权力释放出来,并形成无可更改的钦定宪律以明白告知权力的内容。尤其是经过了袁世凯叛乱之后,关续清更是要求加快实施新政体的进程,中央权力应当适当的向下分配,地方大权也应当得到有效监督,这是袁世凯叛乱带来的最直接的启示。

  新政体的颁行,使得皇帝得以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来研究国家大的发展方向问题,新的《中华帝国宪法》也从制度的层面上巩固了皇权的最高地位。当然,关续清并没有直接照搬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他非常清楚,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皇权的至高无上对于帝国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有人都依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他绝不会让威廉二世的尴尬再自己身上重演。

  《钦定宪法大纲》中为此写道:“帝国皇帝统治中华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统率陆海空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君主立宪制的颁行也没有令许多官员感到非常惊奇或是难过,相反他们对于皇上的英明之举都击节叫好,这一代官员大多数都受过西方政治文化十来年的熏陶,加上整个国家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政治体制是未来的历史趋向。否则皇上一旦龙驭宾天,国家将面临无所适从的境地。

  这次会议上,在皇帝的提议下,一致通过了试行选举梁启超为北京地区选举人,也就是国会议员的提议。梁启超也成为中华帝国国会,第一个议员,并在关续清的第二个试行提议通过后,成为国会终身议员。

  趁着这股热度,关续清也试行按照既定的任命仪式,正式任命梁启超为新政体中内阁总理大臣。

  第二天,梁启超进宫谒见,领旨全权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并受权在七日内完成组阁,而初步的组阁名单他早就呈报给了皇上御览,内阁总理副大臣两人,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