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李鸿章的奏折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见报纸上斗大的标题写道:中华帝国皇帝御驾上海,力挽狂澜,威震上海滩!下面还刊登着关绪清的大幅照片。

  “没错!就是皇上,真的是皇上。”几位大臣拿着这份报纸,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

  关绪清到沪的消息一出在上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各处的百姓每天成千上万的聚集在市政厅门前,要求见皇上一面,可是赵秉钧和罗明为皇上的安全考虑,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最后只好让聂缉椝多次出面,向百姓反复解释,百姓这才纷纷散去。老百姓刚一走,又来了一大批中外记者,在市政厅门前足足赌了三天,这一下可忙坏了外务厅厅长,每天不知要回答多少记者的问题,最后连嗓子都哑的说不出话来了。

  关绪清在上海又停留了几天,把这里的事务一一向聂缉椝嘱咐好了,盘算着不日就将回銮。

  这一天,赵秉钧心急如焚的来找皇上,关绪清从对方的表情就看出来一定是出事了,于是问道:“又有什么事了?说吧。”

  赵秉钧忧心忡忡的说:“您还记不记几年前李公曾上过一道折子,是关于南省废桑改农的条陈?”

  关绪清点点头,他知道赵秉钧说的那个李公就是已经过世的李鸿章。

  赵秉钧接着说道:“当初这道折子是经过皇上您御批的。当时由于国事纷杂,这件事也就没有全面推开……”

  关绪清悠悠说道:“是啊,斯人已去,他的折子还在朕的案头,让人怎能不想念呢。”

  “从中俄战争之后,废桑改农这件事才正式在南省推开,可是到了如今却出了一件大岔子啊。”

  “哦?倒是说说看,出什么岔子了。”赵秉钧这才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

  明末以来,江南便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所谓“日出千绸,衣被天下”,描述的正是江南纺织业繁盛一时的景况。然而伴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自鸦片战争后,江南的手工纺织业便盛况不再,开始面临重大危机。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正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其生产效率和质量远非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所能与之竞争的,在西方机器纺织的冲击下,江南的纺织业逐渐陷入崩溃的边缘。

  而这其中,缫丝产业的状况尤为严峻和特殊。一方面,从1860年以后,英美各国纷纷在上海开设机器缫丝厂,缫丝产业日益兴旺,江南原有的手工缫丝业却迅速没落。而另一方面,生丝的价格却一再下跌,从1868年每担市值白银517两,一路下跌到每担不足200两。究其原因,乃是洋商不断打压生丝价格,抬高厂丝价格,而江南的商人又是各自为战,形同散沙,被洋商控制了价格权。

  在关绪清执政之前,曾经爆发过一场异常惨烈的生丝大战。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一己之力,先后投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