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0章 德美关系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不好办了。”

  “好吧,我们走。”海因策在得到车夫的翻译之后冷冷的说着,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美国人?回到马车上的海因策回忆着清国士兵的话。清国人什么时候请了美国的技术人员来到京城?他们在那里研制什么?难道清国把我们德国的飞艇技术卖给了美国?还是美国人提供了什么技术支持给清国研制什么新式武器?

  一系列的问题都无法解释,这让海因策已经没有了继续游览这个古老的东方之都。

  “直接去飞艇制造厂吧。”海因策对着车夫说道。

  “好的,阁下。”车夫赶着马车答道。

  没过多久,海因策已经到了中德联合开设的飞艇制造厂。

  在参观之后,海因策不得不感叹大清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清国劳动力实在是太多了,一个飞艇制造厂内有一万多名清国工人。他们虽然每月只领取十个银元的工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了。

  要知道,仅仅在十年前。大清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两银子,也就是如今的十个银元。而如今,一名普通的工人每月都能领取十个银元。

  按照当时的食物价格,一斤大米只需要二分钱。一吊钱可以买五斤大米,一个银元可以买五十斤大米,十个银元可以买五百斤大米。

  而猪肉价格也只有两吊钱一斤,一个银元可以买五斤猪肉,十个银元可以买无十斤猪肉。

  所以在当时,东南沿海及京城许多拥有重工业制造工厂的城市。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这十多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无忧。不会再出现什么饥荒等情况。

  仅仅在西北的几个穷省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则保证了大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在资金、技术都得到保障的同时,生产力几乎是德国的三倍。

  从建立飞艇制造厂到现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已经制造出了将近一百多艘飞艇。而此时清国大量的飞艇准驾驶员都还没有通过培训。飞艇只是整齐的停放在空旷的基地内,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试飞。但是从外观上一看就知道,这些飞艇的质量是有非常高的保障的。

  “海因策先生?太意外了,您怎么来了?能在这里见到您实在是太奇妙了!”飞艇制造厂技术总监德国人曼哈密兴奋的给海因策来了个拥抱。

  “哈哈,是的。我受陛下的指示来这里看看飞艇制造的进度。”海因策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我这次来并没有知会清国,所以还请您为我的身份保密。陛下并不想让清国人知道我来到这里!”

  “哦,我明白了。但是陛下还是多虑了,您都看到了吧,这里的清国人干活实在非常勤奋。而且跟我们德国人比一点都不逊色,学习能力非常强。”曼哈密高兴的说道。

  “阁下,您知道京城的西郊有个跟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