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出兵泰国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部队。在军饷的开支上是非常庞大的,好在中英缅甸战争后几年,大清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稳定,特别是从英国手中夺回了海关的关税之后税银的增长几乎是翻倍的。

  在花去了6000万银元的增加军饷之外,其余的全部投入了到了海军、枪炮局的建设上。在中法战争之后从法国高薪请来的技术人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终于用大清这些并不先进的造船机器制造出了大清自己的铁甲舰。

  第一艘大清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已经下水了,是仿造中法之战时被大清炮舰撞翻的主力铁甲舰优雅号制造的。但是比之当时法国的优雅号又要实用许多。

  比之优雅6000吨的排水量,大清自制的铁甲舰排水量达到了7000吨,前后共有4门380mm的主炮,左右侧弦共有32门180mm的副炮、16门54mm的机关炮。特点是射速快,火力猛。这倒是秉承了法国设计师对军舰的一贯设计,从火力上不难看出这艘军舰的设计师是法国人。

  主要防卫装甲厚254mm,虽然比起“镇远”级那345mm厚的钢板要薄了将近100mm。但是比起英国制造的那些铁甲舰要好上很多了,而且17节的航速可以保证在遇到敌人万吨战列舰时可以轻松的逃跑。

  由于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在重建后的马尾军港操作的,所以制造费用其实并不是很多。一艘铁甲舰的制造费用为500万银元,周期为半年。

  在付出了6000万银元的军饷支出之后,关绪清又投入了5000万银元到海军制造10艘同级的姊妹舰,已经下水的那艘铁甲舰取名为“南军”。编入了南洋舰队,而将来下水的十艘姊妹舰将从一到十排号,比如南军一号,南军二号……

  倒不是关绪清不想一次多造几艘,但是目前的马尾造船厂只有同时造十艘的能力,技术人员、制造机器的短缺也是限制大清造船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而剩下的1亿1千万银元则在山东、四川、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又多开了二十余家枪炮局,加大生产枪炮的力度。

  于此同时兵部紧急通知全国100万预备兵准备全部转为职业军人的命令,当然不愿意的也可以直接退出。但是在连续对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的作战胜利,全国已经出现了参军热的情况。

  大家都以加入军队为荣,又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何况参军之后的军饷足以养活家里老小!这让所有参军的士兵都没有了后顾之忧。

  “果然是有钱好办事啊,日本的赔款一到位,海军也发展起来了,陆军也发展起来了,枪炮局也造起来了,最重要的是为国捐躯的官兵抚恤也下发了。”关绪清躺在了养心殿的躺椅上闭着眼睛说道。

  站在关绪清面前的是身材微微发福的户部尚书李震。

  “皇上英明,调度有序,所以才能国泰民安。”李震奉承道。

  关绪清闭着眼睛继续说道:“不是朕英明,而是这几年我大清财政情况良好。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一切都是皇上吩咐,臣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哪敢抢这贪天之功啊!”李震实话实说。

  这位大清的财务部部长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勤奋、好学且为人老实,又清廉无比,所以关绪清也一直用他到现在,毕竟后世的关绪清学的本来就是金融。所以也可以直接点拨他。

  “你也不要过谦了,这几年做的不错。如今我大清飞速发展,需要用到钱的地方也很多。虽然这几年开疆扩土税收增加不少,但是同样开支也大了很多。朕想让你回去列个清单每年开支较多的地方都给朕写下来,朕要看看,是不是可以缩减一下。”关绪清睁开眼看着李震继续说道:“自古要国库充盈除了开源就是节流,如今我大清正在开源之中,但是节流也是必须的嘛!”

  “喳。”李震低着头答道。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