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8章 实验物理学之父_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父。”

  其实由于时间紧迫,康光仁只能介绍一个皮毛而已,卢瑟福在穹窿实验室的地位,绝对可以与爱因斯坦、特拉斯等人并驾齐驱。在科学成就上,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子,而这是一般物理和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世界科学界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此外,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才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

  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自从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如用电弧放电,来实现元素的人工衰变,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径。这种用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卢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

  然而卢瑟福却是一个喜欢埋头钻研实验的人,这使得他的声名远远没人爱因斯坦大,很多人甚至误以为原子弹是爱因斯坦一个人研制成功的。

  当科学界评论卢瑟福的成就时,总要提到他“桃李满天下”。在卢瑟福的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和助手有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金:1912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同一年,他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191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1918年,他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1919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第二年,他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设立培养人才的诺贝尔奖金的话,那么卢瑟福绝对是第一号候选人。

  与特拉斯一样,卢瑟福从小也有许多趣事。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个穷孩子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