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三章 紧锣密鼓_凉州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彦显然是一个在心理上更趋向于稳定的人。不同于他的叔父向紧张的财政状况低头而批准的这个有些疯狂的军事行动计划。自从他听说了这一个计划之后,就明确地向李延炤表达了反对之意。然而就其根源,这些决定也并非李延炤自己所做出。若想改变这一动议,李延炤便只能建议辛彦自己跑一趟郡府了。

  辛彦简直无法可想,自己那个一贯求稳妥的叔父,怎会生出如此疯狂的决策!若此事事败,让刘赵识破。对于方才通过和议稳定下来局势的凉州来说,很可能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兵灾!若到了那时,究竟是用更多的财货物资去填刘曜那难以满足的贪心,还是集全州之力动员下层军民拼死一战呢?

  不乐观地说,即使动员全州军民,做拼死一战,也未必能稳定局势。毕竟上一次在金城之下的惨痛教训如今仍是深深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之中。两边实力差距毕竟太大,即使下层将卒拼命死战,面对刘赵的炮灰大军,也险些据守不住。

  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来说,他们各自不同的阅历会促使他们自己做出不同的抉择。苏抚正当年轻,而且先前的军事经历,就是不断地进行冒险,不断地去打击敌人的运输队,截获敌军的财力物力来充实自己。因此在他的心中,不乏这种军事冒险与放手一搏的思想。而生于凉州士族大户,从小衣食无忧的辛彦,就无法理解并赞同这样的谋划了。

  辛彦自任县令以来,虽然也同李延炤一起,见证了诸多民间疾苦。对于底层百姓,尤其是流民的生活状况也不乏同情。然而自小衣食无忧所养成的谨慎性情,也使得他难以接受这种冒险的决策,哪怕这个决策的出发点是对郡县以及所属的百姓有利的。

  苏抚对于此事,所虑无非是如何不让对面刘赵发觉这些军卒的真实身份。而辛彦得知此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事败之后无法收场。这样一来,对此事本来决意支持的李延炤,也被卡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中进退两难。

  辛彦当机立断,即刻便去找了一辆马车,而后驱车向郡府行去。而李延炤在辛彦离去之后,静下心来细细思虑一番,料定既然辛翳已经动议决定支持此事,辛彦自然难以说服他的这位叔叔。自己还是须加紧筹备。毕竟时间紧,任务重。短短一个冬天,既要训练麾下准备出击的士卒,也要训练那几名探子。最终结果如何,他心中终究还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那四名囚徒归家呆了几日,其中倒也是有脑袋活泛之辈,立即便收拾行装,想要带领一家人逃离本县。然而他们出门之后,不过转了一条街,便从周遭酒楼茶肆之中冲出十几个手拿刀剑的便衣捕快,当街将他们擒拿。并且毫不废话,立即押到县府中去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