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最高调门,打虎上山_德云签到十年,相声满级小师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礼物必须要快,要不然其他观众就该等急了。

  毕竟除了这小丫头之外,还有一些从湖广赶来的老观众。

  东西弄完往桌子一放,李慕白摆摆手,示意就要开始了。

  而张芸雷在后面仔细看着,这师叔往面一站挺胸抬头,一股帅气就扑面而来。那张芸雷在后台也学着这个样子,只不过自己身有钢钉,有些动作还真不好拿捏。

  旁边小孟看见乐了:“师兄,您都这么大腕了还跟着学呢。”

  张芸雷撇了他一眼,不说话。

  台简单几句垫活,直接就入了正题,毕竟杂学唱其实是一个技巧的堆积,就是要把地方小曲,地方小调,包括一些比较时兴的东西给它展现出来。

  其实就是一个考验功底的作品,虽然看起来这个作品的形式有些散,但是这个作品最容易捧人。

  相声老话说的是一柳三火,你柳活要是好,唱腔要是好,最容易火,就跟当年的侯大师一样。

  人家是学京剧出身,后来因为嗓子调门不够,才说了相声。但是人家京剧功底在呀,所以说这柳活是一绝。

  而李慕白在台也是把这个帅字展现的淋漓尽致,京韵大鼓,白派,少白派,还有河南坠子,河北梆子都演示了一遍。

  甚至连评戏里面难度比较大的唱段也演了一遍,那张芸雷就死死的盯着。李幕白只要一开口,身形就很好,毕竟地方戏曲可不是光看嗓子,你有些身段也得拿捏到位。

  那张芸雷连连摇头,自己现在身段还是差的远。而旁边的小孟跟狗粮都愣住了,这功力也太强了。

  “孟哥,这小师叔到底是学了多少年?我也是德芸传习社出来的,我怎么感觉跟人家比,我连九牛一毛都算不。”

  孟鹤唐撇了撇嘴:“别说是你了,在咱们德芸社里面恐怕除了师父哪个也比不小师叔。”

  张芸雷那边轻轻一笑:“师父也比不小师叔,师父原来唱过河北梆子,好多习惯改不过来,有些小曲儿都是用河北梆子的腔调唱的,外行听不出来,但是内行能听得出来。像不像,三分样,小师叔比咱师父唱的好。”

  小孟跟狗粮两个人脸绷住,眼神里面流露出兴奋的神色。看来今天是来对了,这小师叔能耐大,自己散场了之后可得好好聊聊。

  而张芸雷也在学,这每一段学唱中间,李慕白都得抛几个包袱出来。这包袱并不算大,毕竟整段作品都是以学唱为主,你中间要加个大包袱,就破坏节奏了。

  包袱都得铺垫,这样就把时间浪费了,就不是杂学唱了。

  但是这小包袱也能让人会心一笑,有的时候听相声不是说非得哈哈大笑。

  原来马三立的十点钟开始,还有少马爷的报菜名,笑料都不算是太大,但是就能让你听一遍再听一遍,听多少遍也不会觉得烦。

  这才是语言的艺术。

  舞台李慕白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