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3 第一四一章:皇子无才偏主事,盛筵有酒必吟诗_鱼跃龙门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似乎跟着软了一把。他怕一开口就露馅儿,坚决不出声。

  独孤铣只以为人闹别扭,给他整整衣襟,轻声道:“伤口才好,不要喝那么多酒。”手指在眼底的暗青上来回摩挲,叹息着劝慰,“乖,再多忍半日。待宫宴散了,先不要回府。陛下这里无人搅扰,好好歇歇。”说罢,松开手,“你先出去,我稍待片刻。”

  宋微眼睛往他下三路扫了扫,默不作声,抬脚就走。瞅见蓝管家守在门口替宪侯把风,狠狠斜瞪一眼。重新入席,推说头疼,果然喝得少了。他离开这会儿,并未冷场。安王正与回纥王子谈风土人情,端王则和突厥首领说吃喝玩乐,宾主和睦,其乐融融。

  刚坐下屁股还没热,侧面席上的高昌使者便凑了过来。

  “启禀休王殿下,我使团中一个小随从,年方十三,略通文墨,临时诌了几句诗,以表对上邦□□钦慕歆羡之情。不知殿下可否允其冒昧献丑,博众位一笑,权当助兴?”

  宋微挑眉:“哦?你们高昌出人才啊。哪儿呢?呈上来瞧瞧。”

  咸锡礼仪之邦,科举取士,最重文教。一听年仅十三的高昌少年要献诗,众人无不兴致盎然,翘首等待。要知道,上邦文化真正学到家的,一向是东南属国。例如高丽、安南、交趾这些地方,那都是直接派人到太学来读书考试的。西北少数民族不擅此道,自然也就不搞这套。不过若论夏化程度,在西域诸国中,确属高昌首屈一指。

  高昌使者此行肩负重任,力图修复与咸锡朝廷的关系,献诗之举,属于相当高级且讨巧的示好策略。只是这批人自视甚高,不大瞧得起其余使团,又总觉得受了委屈,言行间时而傲娇,时而媚贱,相当之拉仇恨。按说这一场精心准备,本该把诗献给天子,然而没料到皇帝待一会儿就不见人影,许久也没回来。高昌使者怕坐失良机,只得退而求其次,献给亲王殿下。

  那高昌少年不够资格坐殿内,闻得宣召,稳步进来。宋微满脸亲切和蔼,将人叫到席前,问了姓名身世,原来是高昌王的子侄辈。不问写了什么,先嘉奖一番。

  孰料该少年却不买账,执意请殿下点评指教诗作。宋微眼尖,早看见他捧在手里的绢帛,密密麻麻几行,好几个生僻字,也不知读不读得通。

  心底吐槽,表面更加和颜悦色:“所谓奇文共欣赏,不如你自己诵读给众位殿下与大人听听。”

  少年大受鼓舞,果然毫不客气,朗声念道:“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摇。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念完了,不由自主扬一扬下颌,转眼却巴巴地瞅着休王:“殿下,依殿下之见,拙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