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4章 内阁票决_儒道至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吏部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某个文院系的官员不能升迁,哪怕是文相亲自出面都无用。

  唯独军方不受吏部影响,军方两分,考评等由兵部决定,兵部也有一定的举荐权,但调动兵马和任命军官的机构不是六部,而是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实际直接授命于国君,让皇室牢牢掌握一国的军权。

  若无意外,各国的大元帅都由众圣世家之人担当,因为大部分众圣世家远比皇室更希望国家稳定,这样也能更好防止文官或皇室旁系血脉夺权。

  只不过,不同的大元帅性情不同,有些国家的大元帅权力欲重,经常亲力亲为,甚至架空国君,但景国的陈大元帅相反,在立下大功、地位稳固后,便淡出朝政,从去年开始甚至称病不出,一切命令都由国君或太后下达。

  陈大元帅乃是大学士,是十年内景国最可能成为大儒的读书人之一,对于他来说,一国大元帅的意义远远比不上大儒重要。

  大元帅府百多年来被皇室和陈家打造得水泄不通,左相的人没有任何可能打入其中。

  兵部共有一尚书两侍郎三位大员,原本只有地位最低的右侍郎是左相一党,但童峦因为方运逼死其孙投靠左相后,兵部的两位侍郎都成为左相党。

  一旦兵部尚书卸任,新任兵部尚书有九成的可能在两位侍郎中选其一,也就意味着左相党将在军中的影响更大。

  文院系由于比较松散,左相不需要特意渗透,经过多年布局,在文院系有一定影响。

  左相最强大的力量在吏部,其次就是密州,密州九成的官员都是左相亲自提拔。

  而在与武国接壤的燕州,康王堪称土皇帝。

  一旦左相与康王联手,连太后也只能避其锋芒。

  内阁参议是加衔,没有实职,只有地位仅次于四相的朝廷重臣才有资格获得,人人都有稍稍影响整个景国的力量。

  方运默默数着,李文鹰和陈大元帅不在,内阁四相加内阁参议共有二十九人,但左相有两票,也就是说,至少要二十一票赞成,他才有资格去文战庆国。

  如果不足二十一票,那么方运将不能代表景国文战庆国,就算胜了,也只是压一压庆国,无法夺回象州。

  方运文战庆国,原本想一箭三雕,一是报去年庆国之仇,二是警告其他世家和国家别封禁藏书馆,三则是收回象州。

  现在看来,收复象州的可能性极低。

  但是,在最后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方运没有丝毫的气馁,道:“那么票决开始,投左为支持,投右为反对。”

  方运说完,把自己的官印抛向左侧。

  四相和内阁参议陆续动手,一件件官印飞离百官,或飞到方运的左侧,或飞到方运的右侧。

  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官印悬浮在半空。

  方运左侧的官印明显多,飞去的也快,很快达到十五个官印,而右侧的官印少,只有十件,还有人没投出。

  但是,左相和右相都没有动。

  票决还没到最后,就有十票反对,这意味着,赞同的总票数绝对无法达到七成。

  方运的心深深地沉了下去。

  突然,文相道:“剑眉公无法到奉天殿,他托我支持方运,现在,左侧有十六方官印。”

  时间慢慢过去,还在犹豫的官员终于做出最后的决定,除了左相柳山和文相姜河川没动,其余人都投印完毕。

  反对的官印达到十一,而支持的官印只有十七。

  柳山道:“文相大人,事已至此,你我便不用票决了。内阁决议,镇国公不得代表景国文战庆国!”(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