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似曾相识的策论题_儒道至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运把相关的学问在心里过一遍,最终觉得还是不适合提出食物链等概念,需要一步一步来,把利用生态平衡转化为偶然发现的计策,等自己文位再高一些,成为进士主政一方的时候再慢慢完善。

  方运研好墨,脑中灵光一动,想起百年前也有过一次乱考,而一位考生的经义好,至少能得乙上,但策论不佳,也就是丙等,极可能落榜。但他别出心裁,把经义中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最后考官将他并不出色的策论评为乙等。

  考官的结论是因为他的经义实在好,那么他的思想运用到策论中,无论策论水平如何,至少应该得乙,但另一位考官不同意,只能请圣裁,最后半圣点头认可,那位考生得了双乙,成功成为进士。

  冯子墨曾道,破乱考之术,就是在乱中寻求秩序,若才华不足,那就老老实实写自己擅长的,若是才能足够,那就统一诗词、经义和策论,乃是上上之策,因为科举考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若一个人的诗词得甲,其余两科是丁,依然无法被录取。

  长处尽量长,但短板不能太短。

  方运再次陷入思索,自己的经义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巅峰,只能是经义思想统一策论和诗词,不能改经义。

  方运看了一眼自己的经义,破题的第一句就是“天命在人”,突然一笑,因为这个破题和策论第一题有着高度的统一。

  天命在人,那不仅可以让自己居住的地方安居乐业,也应该使侵害自己的敌人得到惩罚!

  方运无声一笑,提笔要写,但随后愣住了。

  “造化弄人啊。”方运轻叹。

  荀子的四大圣道中,其一就是“天人相分”。这天人相分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天和人隔离,而是说,天虽然生成了人,但不能完全决定人族的社会,但“君子理天地”,是说人族到了一定时候可以主宰天地。

  方运说“天命在人”,是符合荀子思想中的“天生万物,人为最贵”的理念。

  而利用生态平衡灭蛮,就是人族在掌控天地,就是在“君子理天地”,与荀子的思想极为相似。

  但是,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孟子的“天命论”又有所不同。

  孟子的理念是,人要顺应天道敬畏天道,最好要在思想和道德上与天道相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有共同点,但也有分歧,那就是人是否能“超越”天。

  孟子认为人最高的境界也不过是和天一样,但荀子却又认为人能控制天,只不过没有说出“人定胜天”四个字而已。

  想到这里,方运无奈地摇头,圣道实在太复杂了,光荀子一个人就能让人精神分裂,赞同荀子的分工论,但很难赞同贵贱论,可又赞同天人相分和人定胜天。

  这篇策论若是写下去,必然会和性本善或性本恶一样引

  请收藏:https://m.ecc6.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